在看完「與神對話」後才讀到這本「覺醒的你」,有種融會貫通的感受。但如果從沒接觸過靈性成長類書籍,讀起來也沒問題,甚至會有醍醐灌頂的震撼感。這本書從發覺內心那個源源不絕的聲音為起頭,緩緩帶領讀者,一層一層向內走,尋找隱藏在意識後方的真相,如同探索月亮背面是否有生物居住一樣的神秘。
在看完「與神對話」後才讀到這本「覺醒的你」,有種融會貫通的感受。但如果從沒接觸過靈性成長類書籍,讀起來也沒問題,甚至會有醍醐灌頂的震撼感。這本書從發覺內心那個源源不絕的聲音為起頭,緩緩帶領讀者,一層一層向內走,尋找隱藏在意識後方的真相,如同探索月亮背面是否有生物居住一樣的神秘。
不懂加密貨幣,對這塊神秘市場很陌生的我,覺得這本書超精彩,尤其是主角山姆在建立他的FTX帝國的過程裡,他的性格與為人,與公司管理和商業合作之間,有著很荒謬的對比,也許這一切都很嚴肅,但讀起來、想像起來卻覺得很鬧、很有趣,像一個聰明絕頂的小孩闖入大人的世界為所欲為,所有人卻又不得不忽略他的特立獨行,屈服於他的能力所創造的財富和商機。這本書也讓人學到財務管理的風險和內部稽核的重要性,尤其關乎到投資的敏感性。當一間公司的財務規模大到某個程度,就必須要有獨立的監督角色存在,或納入其他執事者的意見,否則就有可能像山姆的故事一樣,彷佛是用記憶在理財,大手大腳、毫無感知的在花錢,整個公司也似乎全憑他一個人在決定未來的方向,且他的行事風格很freestyle 到不可思議,讓人心裡冒出「原來這樣也可以?」的問句。不過結局實在令人感慨,或許他不是有心的,只是沒按照大家所認定的規矩做事,又剛好遇上了有心人士,掉入了原本可以避開的坑,但也或許真的受貪念誘惑?總之,可惜了他們整個團隊的聰明才智,及這個原本能夠繼續往無限發展的FTX帝國。
這部電影很精彩,但透過書能看到更多細節與當事人內心畫面和心情寫照,也能更深入了解美國2008年次貸風暴造成金融崩潰的那個關鍵,也就是一個名叫「CDO」的東西是如何產生的。解析CDO來龍去脈的章節確實看得有點吃力,畢竟它的複雜度是連華爾街銀行和信評機構都無法輕易理解的東西,但對於完全不懂房市與次貸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不會有太大的距離,因為作者將一切描述得很清楚,但裡面也有出現一些股市的專業用詞,不至於影響對故事的理解,有趣也可以先看電影。
雖然是勵志書籍,但不是拐彎抹角的心靈雞湯,而是直白又寫實的,從生活舉例中道出其中的癥結點,感覺像一次又一次解開打結的繩子,醍醐灌頂。書中有句話說「有些人以爲「討人喜歡」是情商很高的境界。很遺憾,如果討人喜歡,卻失去自己,那是情商最糟的狀況」。很多人過得糾結、悶悶的、心不舒暢,也正是因爲搞錯了「情商」這件事,於是覺得越有能耐隱忍,或將不悅、委屈的感受吞下肚,以換取群體的和平,或滿足他人的期盼,追求皆大歡喜,就是情商高的表現,但原來情商是要先照顧好自己,讓自己處在心靈穩定的狀態下,才有餘裕用真摯來回應別人,我也是讀了這本書才知道,自己一直都在逆向,所以才總是感到壓抑。但是在工作場合,例如需要團隊合作的情況,以目標為導向的時候,勢必要有磨合,那又是另一種情商的詮釋了。
看完這本書,會再度發現自己在看事情的時候,經常會用有限的認知來判斷,不考慮其中可能涵蓋的其他條件或狀況,一昧的用自身的標準來衡量別人,認為別人應該照著自己內心排定的劇碼演出。作者寫道,這本書以「透過不同階級家庭的比較與對照,幫助讀者將自己的教養經驗,放進更大的脈絡來思考」,而這個「更大的脈絡」就是讀者能夠學習到的東西。
本來以為改編自真實事件的Netflix 影集《創造安娜》,所犯下的詐欺案已經很扯了,沒想到還有更扯的。相較於這本書的主角劉特佐,所涉及的詐騙規模和層級,安娜真的是小巫見大巫,無論是政商圈、演藝界、銀行業、藝術界,甚至是中東皇室和真正的億萬富豪等,都有他行騙的痕跡,跟著故事循序前進,是越看越大開眼界。
「我可能錯了」這句話,應該很少出現在人內心的OS裡,因為向內質疑自己很難,向外責怪卻很簡單,包含我自己也很難做到,所以當看到書名時,有種被打臉的感覺XD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一定要讀讀這本書。這句話不是要你「自責」,而是要審視自己的念頭,尤其第一時間湧現的負面情緒,很容易不分青紅皂白的讓心情和想法被牽著走,於是帶有攻擊性的心態出現,要嘛傷害了自己,要嘛怪罪起他人。
已經忘了多年前的自己,為什麼會買下這本書,如今翻開來讀,發現果然很值得,也非常耐人尋味。原本以為像安藤忠雄這樣等級的建築大師,所寫的內容,應該會偏嚴肅、學術感,沒想到還蠻平易近人、幽默,也蠻有意思的。看著他的文字,就像在欣賞他的建築藝術,讓人想慢下腳步,總覺得很寧靜、很神秘,又帶有一點穿梭自如的透明感。用詞精準又大器,沒有贅述過多的細節,卻能精確傳遞各個主題的層次與深度,細膩又堅定,讓不限領域的讀者都能沉浸其中。令人敬佩的是他沒有上大學,卻能以自學的方式成為享負盛名的建築師,秉持著「寫作者必須大量的閱讀,建築家也必須以身體去體驗空間。」的堅持,走訪世界各地,重複親臨實地與建築物相處,而培養出具有國際級的知識和視野。
以前不懂事,天真的想過,希望有一天能去北韓看看這神秘的國家,想一窺這封閉世界的模樣,也想體驗高度嚴謹的刺激。現在覺得這想法真是狹隘又無知,並且覺得,沒必要把別人魁儡般的人生當作觀光來探索,也不要用旅客的身分去撥弄他們內心的矛盾(學者或媒體、教育人士、醫護人員、人權人士等等除外)。我相信即便我們在網路看見的是他們群起激昂,爲金氏領導人流下感動和崇敬的淚水,及各種讓人匪夷所思的表現,想必也是迫於求生存下的無奈吧⋯爲了活命、爲了溫飽、爲了家人的安全,所演出的逼真戲劇,畢竟如果此生沒有其他選擇,那麼就只能配合到生命的盡頭為止,就像作者所說的,一切皆是情非得已,即使她曾被洗腦到以為領導人能看穿她的所思所想,仍抵不過內心的懷疑逐漸萌芽,而當時的她只有十三歲。看完這本書,更體會到,在北韓幾乎沒有自主的餘地,完全是病態且集權的大型監獄,壓迫著無法選擇出生地的靈魂,人民像緊抓著懸涯峭壁,隨時會被砍斷手,丟進無底深淵裡。鄉下地方隨處可見的屍體是常態,隨時因任何理由被捕或被處決也習以為常,而作者的爸爸為養家糊口,鋌而走險從事被禁止的商業買賣行為而被抓,甚至遭到酷刑,這樣的生活,實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看完這本書,感覺像上了一堂可以說是改變人生的課。作者將人的心態區分為「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舉了很多案例分析,關於這兩種心態對生活、工作、課業、人際等,所產生的影響,如何成為決定結果的關鍵,如何與人生目標之間相互拉距,以及如何讓一間光榮前景的大公司出現危機而分崩瓦解。仔細回想,逐漸能從與身邊的人對話中,來分辨心態類型,也有同時存在兩種心態的狀況,但更重要的是,能反思及剖析自己成長過程被灌輸什麼樣的觀念,察覺已內化而不自知的定型心態藏在哪裡,揪出來並改善,不再讓它成為人生的阻礙。
記得多年前閱讀同一位作者哈拉瑞,撰寫的「人類大命運」時,那股腦洞大開的過癮,像大軍齊步踩踏我平凡腦袋的震撼感,像被點開了開關,心得寫了個長篇大論,自己回過頭去看都覺得有點多話。這次讀的「21世紀的21堂課」,同樣有著顛覆思想的衝擊猛力襲來,閱畢後是收獲滿滿。看似嚴肅的書封,底下藏著的是幽默直白、一針見血(理性中又帶點憤世忌俗?)的風格,將許多現今人類即將面臨的世界,以終極真相的方式去探討,解析關於科技、政治、宗教、生命意義、心靈等多個重要面向,是如何與歷史進行深度且複雜的交互影響。但作者也提到,每個議題所切入的角度不可能面面俱到,光是一本書不可能寫得完,所以人類要不斷的更新、學習,保持變動與彈性,就像面對21世紀中葉的種種未知,必須再度認清的是,從古至今,沒有永恆的不變,這個世界從有了宇宙這個概念起,就是從未停止改變的狀態,且隨著人造的環境與科技日趨龐大,改變速度就越快。
「忘了自己是動物的人類」也是蔡康永所分享「開腦洞」系列書籍之一 (另外還有「善良的歧視主義者」及「反社會人格者的告白」),適合與這本書持相反理念的人,或對哲學、探究生命意義有興趣的人閱讀,或許會有很大的衝擊與收獲。但和我一樣本身就認為世界萬物都和人類一樣有意識、會思考、有感受,相信即便是植物被摘拔時都會感到痛,也完全接受人是動物這件事的人,看完後會在這方面的觀點得到更細膩的剖析,不過對哲學領悟力不夠高的話,閱讀起來會有點吃力,有些句子我是反覆看了幾遍還看不太懂就直接跳過,總之是本需要坐下來認真咀嚼的書。作者在書中也探討主觀意識的存在與否,而我個人想法是,人之所以找不到確切的答案,是因為我們是「人」,處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狀態,等我們成為第三人稱的角度,也就是脫離有形軀體的時候,或許很自然就會理解一切是怎麼運作,乃至於整個宇宙及生命起源的來龍去脈,但也或許肉體回歸塵土之時,就等於虛無也不一定,儘管科學、哲學、物理學、生物學或宗教玄學等都有各自見解,仍然是唯有自己面對才能真正體會吧。
這本書讓我想到經典美劇《絕命毒師》,描述一位平凡的化學老師因診斷出肺癌,為了在生命倒數的日子裡,讓妻小在他離世後有足夠的遺產能夠支撐幾十年的生活,而踏上了非法製造冰毒及驚悚的犯罪之路,是部架構強大、人物性格刻劃細膩、劇情曲折,精彩又詭譎的巨作。而主角沃特·華特的人性轉折,就如本書作者認為的,或許每個人都存在反社會人格特質,是否顯現的關鍵在於「人生中是否遇到激發這些特質的事件」。沃特·華特是個愛家且為人正直的丈夫及老師身分,卻因無預期的不幸將臨,無奈之下逐漸走向亡命之徒的崎嶇道路,卻又能讓觀者產生同情,甚至希望他不會被逮到的矛盾心情,我覺得這正是以某種角度,傳遞著反社會人格者並非全是罪大惡極或潛在的危險因子之人,平時會扶老人過馬路的好人也可能虐殺小動物,犯罪的壞人也可能領養無家可歸的流浪狗且悉心照護,又或是像電影《私刑教育》裡的非法正義又該如何界定,是複雜且多層面的。
看這本書之前,一直認為自己完全沒有歧視,至少完全沒有「有心」的歧視,沒想到書的開頭講述關於大家看似稀鬆平常的對話裡會出現的「選擇障礙」一詞,就是句不妥當的用語,像是當頭棒喝般恍然大悟,原來無意識的歧視隱隱存在你我之中卻不自知,還認為很幽默,即便無心,卻在無意間帶給他人傷害,如同書名,馬上驗證自己就是那「善良的歧視主義者」。邊讀同時邊想著~活了這麼久,怎麼都沒發現呢?突然覺得自己身而為人的層次,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還有許多尚未完成的修養,還有太多必須吸收、更新和汲取的知識和智識,這也是我選擇閱讀本書的原因,自認沒有歧視的我,究竟會在書裡頭發現多少羞愧的自己,有多少未曾探究理解的各種歧視圍繞在我們的生活中卻視而不見,藉此掀開根深蒂固的觀念好好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