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開頭就引用了居禮夫人(Marie Curie)經典所言:「生命無足畏懼,只須了解。現在,就是該好好了解的時候;了解愈多,恐懼愈少。Now is the time to understand more, so that we may fear less.」。
世界的高度依賴性與交互作用-
我們正處在一個需要重新想像的世代,誰也沒料到,科技發展自關鍵的2007年以來,以超越跑車瞬間加速度的頻率瘋狂前進,人們像來不及反應而緊貼椅背的乘客,深感不適,還看不清自己正被帶往哪個方向,窗外的景色在一夕之間變得過於陌生。幸運的人握住了方向盤,掌握疾馳中的車速,而大部份的人在短時間內接收四面八方如雪片飛來的資訊,思緒雜亂的情況下,導致逐漸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判斷力、尋求正確性的動力,依附科技帶來的便利,依賴網路流傳的影片、新聞、短文等帶來的快感,即便接觸到過往未曾了解的領域,仍是一無所獲,零散的拼湊著不明來源,反倒更混淆了現有認知,降低專注力與定性。
作者「湯瑪斯 佛里曼 Thomas Friedman」運用非常強大的架構整理出這個世界緊密關係的牽連,受到三股力量的影響,市場(Market)、大自然(Mother Nature)、摩爾定律(Moore’s Low)。章節中深度探討事件起源,包含醞釀出科技的種種天時地利人和是如何產生、人類這物種是如何影響氣候變遷,而氣候變遷又關乎到第三世界的移民潮、農作物造成的經濟衰退、政治變革而產生長達多年的內戰、種族與宗教議題等,科技可以讓人民生活品質提升,卻也能更輕易讓一個城市毀於一旦。作者的觀點道出有如蝴蝶效應般的交互影響力,是如何在全球化的情況下,更激烈、更直接的,牽連到我們以為離自己如天邊般遙遠的國家,或那個國家的某個剛出生的小嬰兒,乃至於一小片土地、一朵花、一根草…我們看似是獨立的個體,實質上都處在「沒有人是局外人」的共業裡。
人類邁向自願虛擬化-
即便我們習慣性先看事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但若能夠好好運用,不得不慶幸自己活在如此進步的年代。如【人類大命運】一書中提到,這個世界不會停止進步,也沒有人可以阻止,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更驚人的邁進,就如同我們在2007年時,沒料到是一個全然嶄新的開端,說不定地球虛擬化會在幾年內發生?我一度認為人類是否握有非這個世界的資源,才能瞬間加速以線性成長(純粹是宇宙迷的小小幻想。當然這與美國工業革命有很大的關聯)。網路串聯全球化的崛起,改變人們對原先認知的社會形態、地緣政治、環境與種族議題、生活習慣、人際關係、商業模式、工作方式等。人必須承認適應力與調節速度遠遠比不上科技,尤其擔心AI終將取代人工,目光無法從手機螢幕上轉移,深怕沒有刷到最新頁面,就會與這個世界脫節,而開始對自身價值產生疑慮與茫然。
另外,包含實體書店的消失、網紅經濟、線上支付取代實體貨幣、刷卡無國界、網路廣告觸及、心跳與睡眠感測軟體、線上病歷表、線上意見表、商店會員制等,不得不奉上極其詳細的個資,甚至連google搜尋引擎都能夠比當地政府更先預測到流行病即將發生,高速公路還能計算經過的車輛源自那些職業的家庭,而更換相關興趣的廣告看板等。我們似乎正走在「自願」全面虛擬化的路上,也因此有許多探討人類獨特性的書籍出現,探討機器以演算法所能達到的境界,又與人類肉體的反應機制有何差別?以及人類的意識來源、生命的意義,是否有科技能製造的可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人類大命運」)。我相信以現在手機能計算個人對產品的點擊排序,集衛星定位來統計我們常去的餐廳、飯店、旅遊地點,以APP點餐戶外送來紀錄偏好的口味等,未來一定也能從我們與朋友的談話中,來測量人的性格與正感興趣的事,甚至可以用眼神來精準判斷你想買哪個商品,或者用量子力學發展出瞬移科技,然後人們再也不需要代步工具?雖然也許沒有什麼不好,而且或許是未來必經的過程呢?
這一切的情況,好比人(機器)活著(運作),必須要連接一條養分供應線(主電源),人們為了跟上生存的步伐,自願拋出了插上電的那條線,連接到同一個伺服端,當所有人一個也不漏的連接後,只要像回收漁網那樣,就能夠全面掌控(像我這種陰謀論的想法也不一定是對的XD)。偶爾我會覺得人類與生俱來的智慧,以及世界的走向,是否來自未知力量的安排,或許是一個星球既定的循環,或許是一個實驗場,或許某處正在監看,或按照發展情勢決定後續的劇本,宇宙之大(個人覺得沒有邊界),任何事都有可能。因此在世界不會停下來,而且可能會越來越快的環境下,保有高度的接納性,適時衡量新舊觀念的差異(當然不是指放棄傳統,就像接受出社會的人情世故,並不代表要掩蓋夢想與初心),用超現實的方式想像這個世界的各種可能、欣賞或吸收外來移民的文化、尊重人對情感與言論自由選擇的權利、對人類是否是宇宙的中心保有開放的態度(XD)等等,我相信以高度開放的思想來面對加速的窗外風景,無論是多麼具有衝擊性的畫面,都能夠以氣定神閒的沉穩心情來面對。
--
最後想再跟大家分享書一段書摘:
韋瑟堤爾論道:「所以,我們現在讓等待這件事在科技上被淘汰,大家的態度變成:『誰還需要耐心?』然而,古人相信,我們能從耐心當中發現智慧,而智慧又源自耐心……耐心並非只是忽略速度而已,而是要讓內省和思考獲得足夠的空間。」今天,我們製造出來的訊息和知識比以往都多,「但知識唯有經過省思,才能夠發揮真正的益處。」
「若是一部機器,你按下停止按鈕,機器就會停止運轉。但如果是人,你按下停止按鈕,人才會開始思考。」
--
極其發人省思,好書分享,推薦給大家。
以上是個人淺見心得,野人獻曝,謝謝觀賞。
--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
《華爾街日報》十大必讀好書
Amazon.com 商業理財暢銷書 Top1
《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2016年最佳非文學書籍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2016年秋季最受期待好書
沒錯,我們都感覺到了──世界加速變化,有什麼大事正在發生。
本書為《紐約時報》暢銷作者湯馬斯‧佛里曼至今最具抱負的一本書。這位專精於全球性議題與時事分析的新聞記者,也是三座普立茲獎的得主。他在書中用許多精彩實例,告訴我們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快到令人目眩神迷的地步,並且為我們提供一些良方,教我們如何安度於這個加速時代。
由於科技呈現指數型發展,當今世界的運作受到地球上三股最大力量的牽引,包括「摩爾定律」(Moore’s Law)、市場(Market)和大自然(Mother Nature)。這三股力量的交互作用,正在快速重塑現代世界,改變地球的面貌。
關於科技,佛里曼帶我們一窺網路時代的萬神殿,為我們指出一顆驚人的「超新星」,了解電腦、感測器、軟體和平台等,如何交互連結、日益演進,導致現在人人手上都有一部微電腦,可用低成本參與全球流動,並從雲端汲取力量。現在,無論個人、機器、企業或國家,都獲得前所未有的能力。
關於市場,佛里曼帶我們觀看各種全球流動,包含Facebook的友誼流、Airbnb的租房流、Amazon和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流、PayPal的支付流、教育流、資訊流、影音串流、工具流等,了解這些流動如何移轉知識、能力與財富,讓已開發/開發中國家人民受益,也讓窮人中最窮的人──「最後一人」受益。
關於大自然,佛里曼帶我們遠走天涯地角,來到西非觀察黑暗世界的移動,一探難民遷徙的面貌。由於氣候變遷導致土地欠收,全球有高達六千多萬的人被迫流離失所,試圖從失序世界進入有序世界。氣候變遷不是電視上的報導,它真實存在於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升高的海平面、沙漠化的土地,以及冬天熱得像夏天的日常生活裡。
儘管世界加速劇變,身為樂觀主義者的佛里曼認為,就業的前景不是終結,只要個人、企業和政府致力於終身學習,機器人不會搶走所有工作飯碗,科技甚至會創造出更多新職缺。
最後,佛里曼帶我們回到他的家鄉明尼蘇達州,訴說了他的成長故事,讓我們了解,在不斷變化的加速時代中,想要繁榮興盛也必須仰賴一些基本價值,例如開放、信任、合作、建立連結等。
佛里曼說:在加速時代中,偶爾試著「暫停腳步」,省思幫助自己或他人的方法,可以找到新的定錨與啟航之處。若這麼做使你稍有延遲,也別擔心。
作者簡介
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他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同步在全球超過七百多個媒體上刊登。三座普立茲獎得主,如今為普立茲獎終身評審。學識淵博並且洞悉國際情勢,獲得五間美國大學榮譽博士。
著有《世界是平的》、《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我們曾經輝煌》等暢銷書。
譯者簡介
廖月娟
1966 年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 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 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 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譯作繁多,包括《釣愚》、《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賈伯斯傳》、《成為賈伯斯》、《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文明的代價》、《凝視死亡》、《我的焦慮歲月》等數十冊。
李芳齡
譯作超過百本,包括近期作品《TED TALKS 說話的力量》、《每天最重要的2 小時》、《勝利,並非事事順利》、《平台經濟模式》、《被科技威脅的未來》、《八角哲學》、《Google 模式》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