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當「心理師」這個念頭曾出現在我人生的夢想清單裡,因為對分析人性這件事也挺感興趣的,但翻閱較偏學術性質或專有名詞較多的書時,真心有燒腦的無力感,很快速的讓我放棄了這個目標。之前讀過「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這本書,撰寫方式頗具深度,不致於看不懂,但需要花較多心力和專注力才能順利看下去,目前我也只看了一半暫時擱置,建議和我一樣對心理學有興趣的門外漢,可以先從這本「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看起,內容輕鬆有趣,貼切且生活化,以幽默的角度了解心理師面對病人時的各種內心想法,以及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眉眉角角,完全打破我對心理師那種距離與嚴肅的形象。以往認為心理師就是要清楚的剖析人性、一眼看透人的性格與行為背後的意義,並且替尋求心理治療的人想出解決之道,但讀完後才深深明暸,有時候追根究底不見得是好事,開門見山、心直口快的點出病人問題所在也不一定有幫助,快速的解方只是短暫的撫平,那些深埋在心底的傷或心結,需要時間沉澱,也需要讓它以緩慢的姿態浮出水面。解鈴還需繫鈴人,而那個繫鈴人卻往往是自己。
本書雖有許多沉重的故事,但讀起來卻毫無負擔,有時鼻酸,有時令人會心一笑。在台灣,尋求心理醫師的人似乎不比歐美國家來得多?畢竟亞洲社會的文化風氣較壓抑,但看完這本書後覺得,正視並認真看待自己的心靈狀態,適時向外求助,無論家人、朋友或心理師都好,有個屬於傾吐的空間和時間並不羞恥,反而能改善原本處於低谷的生活或人際關係,絕對是每個人的生活所需。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