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651050.jpg

  無論哪個世代,這本書的概念都存在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可說是促進時代演進的推手,非常推薦給每個曾想創業,或在職涯規畫中感到鬼打牆、不甘安逸於現狀,或對世界感到了無新意的人閱讀,翻新一下腦袋裡沉積許久的淤泥,看完後會發現未來遠比想像還寬廣長遠,自己不過是佔據地球生命週期與人類發展史上其中一小段微乎其微的皮毛而已,雖然小如塵埃,但勇於並實現創新的人,可能影響著人類生命的永續性。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個人內心對現今社會有著「已飽和」的想法,也對身邊親友說過這句話,就像草東沒有派對歌曲《爛泥》中的歌詞「我想要說的,前人們都說過了;我想要做的,有錢人都做過了」,述說黃金年代結束後才出生的年輕人的悲哀,讓不少人產生共鳴。或許我們都認為科技已發展到人類前所未聞的地步,所以不可能再有更新的突破,相似的產業遍地開花,提供的服務或產品大同小異,能想到的點子似乎都已被實踐,大部分的人最後還是跳回同個圈子裡競爭,況且世界的走向決定在那20%的人與龍頭大企業手中,輪不到自己,甚至覺得上一代活在滿是機會的環境,這一代無論做什麼都無法超越而感到不公平,彷彿我們注定被永遠浸泡在逃不了的泡沫裡。這或多或少都受到社會氛圍及快速又碎片化的資訊影響,以為看了什麼標題,世界就是什麼樣子,但說實在,看了書中提到的「大學炸彈客—泰德·卡辛斯基」事件,再反思自己,發現這類的思維和他根本沒兩樣,只是他屬於激進派的版本罷了。

 

  於是,我們「被動」等待世界前進,逐漸停止思考現今已存事物以外的可能性,而不是「主動」嘗試自身能力的極限,卻還以為自己對這世界的了解夠深,無知的使用「已飽和」這三個字,卻不曾在之中產生過任何質疑,想想毫無作為就擅自下定義的自己還真可笑,如果不是看了這本書,我可能一輩子都帶著那種畫地自限的思想過生活吧!當然地球的資源會有耗盡(開發飽和)的一天,但人們的創新就要跟著地球資源的耗盡而跟著結束嗎?從0到1(創新)不是紙上談兵那樣簡單,看看鋼鐵人馬斯克的故事就知道,這樣的人或許非比尋常,也天生就對未來真知灼見,但唯有願意起身行動才能有所改變,未來不是說出來的,而是主動創造出來的。就像知識不會坐在原地就平白無故飛到腦袋裡,而是要起身去尋找並靠自己汲取,多吸收不同的觀點,才不會被困在有限的既定印象中。

  

  這本書也提到AI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議題,正好與我之前看的《人類大歷史》一書中的想法大相逕庭。當時讀完那本書,對AI產生意識的機率深信不疑,但本書作者對於人類與AI之間關係的看法也令我有蠻大的體悟,開始對「意識」這個詞套用在AI上有些疑慮,畢竟意識存在於靈魂之中,AI再怎麼演化,即便它的應對能力強到讓人類相信對方是人類,它始終是演算法與數據洪流中根據人類行為來設計機制的產物,而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除非神力或靈異事件降臨在某人的電腦裡XD 但那也不是電腦本身的意識。總之,我們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這麼懼怕AI取代自己?」、「是什麼樣的弱點會讓自己陷入被取代的風險中?」,趁現在思考還來得及,不免趁機調配自己依賴網路的程度,將重心分配給真實生活多一些,以及藉此盤點自己需要提升的能力有哪些吧。《人類大歷史》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不會停止進步,而這本《從0到1》清楚說明為什麼世界不能停止進步、創新的重要性、創新的技巧及策略、什麼阻礙了創新的動力,並以實例分析成敗原因,值得學習。

 

  寫了這麼多,必須坦誠自己在創新方面並無任何作為,只能說以上野人獻曝,也非常尊重與敬佩每個願意踏出舒適圈,冒著不被看好或引來嘲笑眼光的風險,也要踏上創新之路的人們,給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勵。我將盡我所能從推廣這本書開始,盡量以客觀角度撰寫每本書的閱讀心得,希望分享更多好書和觀點,雖然讀的速度遠不及AI的學習能力XD 但至少會盡全力以不要落後它太多為目標,努力的活到老、學到老:)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禾乃氏 的頭像
    禾乃氏

    禾乃氏(lavieshyuk721)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