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乃】源自於【秀】
【氏】則為英文諧音【S】=秀's

我迷戀著敲打鍵盤的聲音,更喜愛為文字注入飽滿的靈魂
期望你能在我的字裡行間,尋覓到些許與生活的共鳴

—分享面試空服員實戰經驗
—文章若為邀約註明於文內
—食記以個人口味真心撰寫,因飲食習慣不同且具時效性,文章僅供參考
—所有資訊以各店家最新公佈為準

圖文內容歡迎分享,嚴禁轉載使用(轉載務必來信告知並註明出處)

目前分類:【關於閱讀】禾乃氏非食Book閱讀分享日誌 (7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nnamed (2).jpg

  在同事的推薦分享之下,我對這本《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立刻產生極大興趣,是立馬上網下訂的那種期待度,即便這本書的評價相當兩極,甚至出現一星的批評,因為有不少讀者認為內容誇張不實,酸味濃厚,認為作者自以為的幽默一點都不好笑。但我個人認為無論內容虛實或帶有多大程度的嘲諷,都不需過於認真、嚴肅看待,畢竟一篇想引人注目的文章為論精采度,多少都有著屬實或刻意誇大的部分,讀者不需完全認同作者的觀念或思想,當作好玩有趣的電影或故事來欣賞的話,它會是一本蠻大開眼界的書。

  作者將紐約上東區的貴婦生活圈的小型社會型態,與靈長類動物(猩猩、猴子)的生物與文化習性作為相同的比喻,不得不說這樣的譬喻用在普遍社會大眾認為社會階級地位高的人類身上,是一種極大的諷刺,帶有極端的嘲諷意味,但也因如此強烈的對比,在透過作者的視角對上流階級的觀察之下,而變得精彩獨特。有句老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在現實社會中,確實有不少人是以外表儀容評判一個人,畢竟沒有人有義務要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認識你的內心,先有整齊乾淨的形象,再要求別人的關注,這也是一種基本禮儀吧?而這套看似不公平的理論來到了貴婦社交圈,如作者所述,需要有個柏金包才能提升自己的地位,甚至是踏入富豪世界的一張門票也不為過,其實這跟英國貴族傳統婚季的文化模式差不多,兒女的婚嫁對象,或是一丁點的醜聞都可以影響整個家族的名聲與地位(有興趣可以看netflix影集《伯捷頓家族》),從高級訂製的公主洋裝、高貴的珠寶首飾、食材稀罕的宴會料理、華貴的糖衣下午茶、才藝學習和外貌妝容,無所不用其極的攀親帶故,只為取得名門望族家舉辦的舞會邀請卡,在同樣的環境之下,有了階級的區別,自然產生高度的競爭力,或許不是人人,但在社會氛圍影響之下,想升等到更高階的同溫層並不是壞事吧,也有許多人只求不被淘汰而已,這和書本中焦慮貴婦們的生活,似乎有著相同的生存模式。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named (1).jpg

  光看書名就很讓人心痛,這是在烏俄戰爭剛爆發時買的,原本覺得戰爭離我們很遙遠,如今卻近在眼前,烏克蘭人就和我們每個人一樣過著安居樂業的平凡生活,卻突然要被迫接受可怕的劇變、生離死別,而敘利亞的內戰已持續11年之久,人民和城市飽受砲彈摧殘早已面目全非,書中沒有壯烈的言詞或過於悲慟的自憐,而是一個7歲小女孩純真的口吻,說出自己所經歷的戰爭生活,正因爲這樣才更讓人感到揪心落淚,我很少看書看到哭,真的太難想像小女孩面對戰爭的心情和受到的折磨⋯甚至被列爲獵殺的對象,但勇敢的她無所畏懼,持續在推特上向世界求援,許多段落都令人鼻酸哽咽,看見戰爭下無辜的人民用盡生命的所有力量努力活著,在斷垣殘壁的家園中苟延殘喘的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就如同電影《戰地琴人 The Pianist 》的猶太鋼琴師,讓人們深深體會到生命力的強大,連一個心智尚未足熟的小女孩都懂得珍惜快樂與生命的真理,讓人怨嘆甚至替那些發動戰爭的野蠻行為感到無比悲傷,只願世界能少一點掠奪貪婪與操弄之心,畢竟再偉大的理想一旦步上戰爭之途,最終也只會帶來犧牲與悲劇,總之翻開這本書請備好面紙吧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named.jpg

  透過作者獨特且鮮為人知的工作經歷,彷彿看盡了人生百態與社會底層許多難以想像的真實故事,雖然作者因公職在身而必須以專業的態度來面對各種情感的流露,卻也能深深體會其所傳遞的人情與溫暖。讓原本以爲會是沉重又難懂的職業變得有趣,輕鬆好讀,想一直看下去。書裡很多前所未聞、精彩、悲傷、無奈、好笑,以及犯罪人背後所隱藏的秘密,其中也包含人性與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很多實例讓人鼻酸不忍,雞皮疙瘩與感動,也留下無限的想像,在揭開冰冷神秘領域之時,有種像在看華燈初上那種好奇和驚訝感,打從內心感嘆人生如戲啊!是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ffm8n_460x580.jpg

  目前人生有一件後悔的事情,就是多年前飛紐約,和同事前往洛克斐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觀景台售票處(Top of the Rock)詢問票價後,卻因為午餐花很多錢吃了很貴的Smith&Wollensky餐廳(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裡安海瑟威拚了老命大老遠買給上司指定的牛排餐館)而打退堂鼓,從此再沒去過,如今讀到洛克斐勒的自傳,才覺得在自己能力可及的範圍內,不要再吝嗇去把握近在眼前的新體驗了,不過我相信未來還是有機會造訪的。回歸正題,這次花了比較長的時間才把書讀完,不是因為它艱澀難懂或過於文謅謅,而是有太多金句讓我忍不住停下來做筆記(我習慣把重要或有啟發性的字句原封不動的寫進手機記事本內)。雖然不是讀完這本書就能變富豪,也不是以成為富豪為目標的心態來讀這本書,而是這位締造全球石油王國的世界首富家族第一代 約翰·戴維森·洛克斐勒 實在太傳奇了,有句話說不是魔不成角兒,而這個傳承七代,有百年歷史的神秘家族已不是用角兒能形容的境界了,而是金字塔尖上的強大象徵,所以絕對有什麼顛覆凡人思想的秘密藏在他親自撰寫的文字裡,也確實在讀完之後,從中獲取非常扎實、經典,並可稱為寶藏級的思想和智慧。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122981502169.jpg

 

  「美麗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這是陶晶瑩對這本書撰寫迴響的引用內容,與許多藝人相比,林依晨始終給人正面、零負評的完美女神印象,閱讀她的文字就如享受微風輕撫般,沒有負擔的遊走在她充滿靈性的思想裡,享受她的學識和智慧,引經據典帶出明確清晰的思路,融合藝術氣息的文筆。但這本書也讓我感受到她的思維是很穿透的,不局限在某個範圍內,而是關乎到無形的事物、力量或神學,那是一個隱藏在完美背後的自由靈魂,可以是任何一種樣子。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无标题.jpg

  一開始就被作者本人的遭遇給震驚到,非常佩服他在經歷一場巨變後,還能聚集如此強大的力量,從各個微小的地方養成習慣,秉持著滴水穿石、積沙成塔的理念達成超乎常人的目標,多年後再回望現在與過去的改變,才發現影響力比想像中還深遠。我自認是個養成習慣還蠻快,也算是持之以恆的人,但因為執行過程不是照著文字一個步驟一個步驟走,而是完全以意志力來維持自律,所以也不確定自己的方式是否正確,畢竟偶爾也會碰到想偷懶的情況,總要花許多時間在內心上演一場天使與惡魔的拉鋸戰,但在決定買書之前,心裡還是會懷疑,覺得自己還需要看書來養習慣嗎XD 但看完後發現自己的某些方式在書裡被驗證的成就感,會變成信心的養分,反而讓我能更自然的創造出新的好習慣,也更釐清養成習慣會遇到那些困境。

  與其說是本心靈勵志書,更應該說它是實用的工具書才對,以心理學的角度引導,讓人在不易產生抗拒的狀況下進行,裡頭有鼓舞人心的成分,但作者將養成習慣的方法拆解成如原子般微小,再加以分析說明,將抽象化為務實的資訊,讓不夠堅定的人們有參考的方向,實踐起來也更容易。如果還在煩惱自己總是三分鐘熱度,也許只是方法不對,才會讓熱度快速減退。人家說習慣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任何小事都像蝴蝶效應般,足以決定人生的走向,實在不容小覷,推薦給大家這本對人生很有助益的書。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0651050.jpg

  無論哪個世代,這本書的概念都存在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可說是促進時代演進的推手,非常推薦給每個曾想創業,或在職涯規畫中感到鬼打牆、不甘安逸於現狀,或對世界感到了無新意的人閱讀,翻新一下腦袋裡沉積許久的淤泥,看完後會發現未來遠比想像還寬廣長遠,自己不過是佔據地球生命週期與人類發展史上其中一小段微乎其微的皮毛而已,雖然小如塵埃,但勇於並實現創新的人,可能影響著人類生命的永續性。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1600679.jpg

  這本書點出一個很可怕的事實,讓身為女性的我看得是心有戚戚焉啊…。我們在不自覺間,已下意識的為自己所屬性別設下了範圍,男性專注工作、打拼事業,女人則很自然被默認要負起家務及主掌養育的責任,這個普遍大眾視為理所當然的現象,除了受生理因素影響,大概也要追溯到人類起源的歷史演變吧!整個社會建構的觀念氛圍,淵遠流長成了傳統延續下來,即便生活在日新月異的全新世代裡,也難避免遇上根深蒂固的刻板枷鎖。現在資訊垂手可得,傳遞快速又密集,女性主導人生的文章、書籍和金句等,已能被大量接收、閱讀和運用,因此這股原本就必須崛起的力量,被冠上讓世代處在尷尬斷層的罪魁禍首,舊的傳統還沒消失,新一代的思維已進入不同的狀態,所有棘手的矛盾其來有自,而非單一面向的產物,是整個世代集結的轉變,難以歸咎於任何一方。有些人認為女性不該讀太多書或受教育,並被要求以照顧家庭成員為重心,這是很老舊的觀念,但目前在某些國家仍存在,就連英國貴族女性也曾不被鼓勵獲取知識,只需專注嫁娶,但這是好幾世紀以前的事,不過現在也有不少高學歷、高階領導人的女性選擇成為全職主婦,無論主張哪種模式,自己能接受就好,外人都應給予尊重,但女性追求教育或事業的權力,都不應被任何人事物阻礙。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B1114X.jpg

  直到在網路書店瀏覽到這本書的前一刻,我都還直覺的認為麥當勞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像呼吸一樣自然,從沒去好奇過這樣一家具有全球規模性的速食餐飲業是從何誕生?以及史上最好吃的薯條是誰創造的,還有經典的聖代冰淇淋和麥克雞塊,能夠時至今日仍歷久不衰,無論是哪個世代出生的孩子都愛,即便新創的美食餐廳層出不窮、遍地開花,麥當勞在餐飲界仍占有巨擘級的一席之地,有時吃上昂貴的一頓飯,勝不過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大啖快樂全家餐的滿足感呢!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named (6).jpg

  書都還沒翻開,美麗的封面就已先吸住目光,讓人秒享受在食物搭配出的視覺饗宴裡,但如果誤以為是一般食譜書而錯過就太可惜了,而裡頭確實有收錄作者Anna Lee的看起來很美味的私房食譜,但更令人大開眼界的是以料理為主軸延伸出的獨特職業,是一般人很難接觸到,甚至從未聽聞過的神祕工作—好萊塢食物造型師,同時也是富豪名流家的御用私廚。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9-28-19-56-03-732_deco.jpg

  此書開頭就引用了居禮夫人(Marie Curie)經典所言:「生命無足畏懼,只須了解。現在,就是該好好了解的時候;了解愈多,恐懼愈少。Now is the time to understand more, so that we may fear less.」。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4-09-23-41-57-797_deco.jpg

  我幾乎快忘了上次翻東野圭吾的小說是什麼時候了,大概是一兩年前的事了吧!陷進忙碌中就再也找不到空閒可以慢下來讀,對於東野的書,我比較偏好用一整天時間直接讀完,之前花了連續6個小時看完【以前,我死去的家】實在印象頗深,看完後整個人陷在劇情裡,久久無法自拔,那些震撼的結局成了我心中的經典。隔了這麼久再拿起東野的書,仍然像一張舒服的記憶床般,一躺下去我就陷進去了,像瞬間進入夢境般,跳到了另一個想揭開一幕又一幕的世界裡,東野的文字總有股神奇的力量,摸不清卻又好貼近生活的東西,總是引人入勝,置身於謎團卻又不會失去方向,以溫柔的方式帶出沉重的事件,出乎意料外的結局總是合理,結構毫無扞格,拍案叫絕。

  這次閱讀【第十年的情人節】,老實說我沒有特別仔細看簡介,只要是東野的書都直接買,直到翻開後才發現本書分為九則短篇故事,各篇獨具風貌,彼此無關聯,無論是幽默、溫馨、本格推理、人性轉折等,都能在此相遇,書名擷取於其中一篇故事的名稱,讀起來輕鬆又有趣,說是短篇也不會過短,但可以快速完結,架構又相當完整,滿足沒時間讀長篇小說的東野迷,每一篇都讓人無法停止的翻下去,大概兩個晚上就看完了。之中我最愛的是「第十年的情人節」及「敬你的眼眸」,此兩篇故事令人過癮,走向都在預料之外,是我太沒想像力嗎XD 絕對是東野圭吾的故事太強大,非常推薦!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4-07-18-43-06-035_deco.jpg

  這次選擇了一本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但我的目的不在於想知道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而是純粹想知道有什麼關於"對內向者的詮釋"的不同見解,有什麼是身為內向者還沒發現的事,雖然自己不是極端的內向者,但身邊的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通常都是"安靜"或"怎麼都不說話",熟的朋友可能不這麼認為,因為清楚知道自己偶爾有說不完的話,也經常需要有熱鬧的社交生活,但不至於滔滔不絕,範圍也僅止於心中認為的安全界線內,且大部分的時候想一個人安靜待在房間,或是跟可自在相處的知心好友待在一起,各自做自己的事。像我這樣的類型就是很多人都有的"慢熱",但熱了之後仍常喜歡獨處,當開始了獨處的模式,可以感受到自己築起的隱形防護罩,外來的聲響或旁人想對我說話時,會聽到,但進不了我的世界,除非把想專心於眼前那件事的一條通道暫時擋起來或起身轉向,否則所有無關緊要的東西都無法讓自己停止做某件事,或離開"獨處",不是故意這麼做,也不是想製造孤僻,而是獨處對我來說就是在休息。但原先我不太很喜歡有人說自己文靜或被問「你怎麼這麼安靜」,因為感覺像「你怎麼這麼難聊/不合群」的較正面婉轉的說法,即便我知道對方沒有這個意思,今天這本書終於讓我知道原因了,這一切都默默與所處的社會緊緊相關聯。人類是群體動物,如果總是一個人行動或沒有跟上大家的節奏,就容易被貼上特立獨行的標籤,不過標籤是他人眼裡的東西,生活還是自己的,不要讓自己喜愛孤獨的習慣影響到他人即可。不說話時很輕鬆,大家應該也都認同,但我偶爾可以一整天都不說話,或是自己去逛街,大部分想法都在內心與自己對話後稍縱即逝,或是很重要的必會寫下來,就像不太會將閱讀心得以講述的方式分享,因為無法用有條理的方式來進行鏗鏘有力的分析,這方面我的確不太擅長,暫時也沒有積極計畫增進這方面的能力,即便社會認為口才好的人在職場上才是贏家。知道適時溝通的重要性,否則不可能跟固定的好友維持感情到現在,我也會有不滿的心緒想發洩,例如工作,但只對不會因負面言語而受到影響的人,或與工作圈不相關的人,畢竟抱怨這件事需要慎選對象,更不能在網路上隨心發佈,因為永遠不知道有誰會看見這些東西,就像自己在寫文一樣,永遠不知道觀看者身在何處,會怎麼想,會給對方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回到這本書的內容,作者使用大量的研究實驗範例來區分內向與外向者的特質,並舉例許多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發明家是如何發揮內向。且本書的優點在於撰寫的角度適用性高,作者雖身處於性格較外向的西方國家,但也能精闢闡述對外向者行為與思想上與東方國家類似的看法。了解東西方國家在文化、教育、思維及生活型態等的差異,也很認同作者對於開放式辦公空間對工作效率的影響因素等。現今大部分的公司企業講求團隊合作與員工的人緣交際互動,也常在徵才條件上看見需具備活潑、主動、熱情的性格,是否代表著這已被歸納為"能力"的一種,而大部分的人為了符合條件及團隊精神,刻意培養此類的能力,參加演說訓練講座、練習表達能力等,即便天生不是這種性格,但經過長時間練習外向,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好像天生外向的人,或是在不同環境下可切換不同性格,這是很棒的好處,但是否也有某些工作條件需要具備擅長思考、文靜、淡定呢?這也是可以訓練的嗎?是否內向者成為外向者會比較容易,至少是一件「向外走」勇敢與表達的事,但外向者要成為內向,則較偏於「向內縮」,而向內大部分需要強大的自制力,例如控制自己在某些可自由發言的場合安靜下來,或進行看似可大賺一筆的投資時,先停下來深思熟慮個幾天再決定。我相信兩者要去做非自己天生性格的事都很痛苦,但就像作者也強調,如果你是個內向者~想要達到某個有外向者特質才易成功的目標,此時若沒有真心的熱情,就很難在這個領域上立足,甚至失去自己。作者也說自己參加某個專為內向者開設的會議,為期好幾天,即便自己是內向者,也似乎有點喘不過氣,很想念活潑愛說話的老公。內外向並不是非黑即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相,也有可能兩者兼具,生活需要兩者平衡及互補,一來審慎周全,一來放膽向前。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3-24-21-53-05-017_deco.jpg

  看這本書的前一天,我才在咖啡廳度過一人獨自悠悠哉哉的午後,愜意翻著The Big Issue,裡頭有刊登最新全球議題的專欄區,是一本能依循時事來增廣見聞的好雜誌,而其中一篇短文是關於1948年於法國決議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誕生70週年紀念的相關報導,許多人響應參與拍攝念出宣言的影片,雖然這是在自己來到這世界前所發生的歷史,但也感念前人種種犧牲,換來現代人類(至少自己與周遭的親友們)自由平等與安逸的生活。隔天就在迫不急待想翻閱的《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Homo Deus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的第一章,又再度與《世界人權宣言》這個歷史重大里程碑相遇,作者以此宣言中的其中一條做為此書開端,點出現今已有不少科學家與思想家公開表示,現代科學的中心任務就是要戰勝死亡,帶出科技高速崛起且「世界不會停止進步」的事實認知,闡述人類目前可能的終極目標,以及達到終極目標後又可能發生的事。歷史人文從古至今的演變,人們從飢荒、瘟疫、戰爭中脫逃,如何控制了這些以前需要求神拜佛的不幸,在文明興起後掌權了人民與國家,成了「智人」,成了唯一主宰世界的生物。而智人又是如何掌握現今科技發展趨勢、生活與意識形態,包含人們的思想與整個生態物種的變化,計算每個階段緊密的牽連與互相影響的研究成果,來創造未知的力量。作者將整本書分為三大議題:「智人如何征服世界」、「智人為世界賦予意義」、「智人失去控制權」,演繹出對未來可能性的預測,但作者不斷強調,這本書並非預測未來,也非斷言未來將必定如何,而是提醒人們察覺在這些可能性之外,還有其他更多選項,即便我們這個世代可能不會預見(但依據智人發展之迅速與變幻莫測的情況下,說不定會在老年時期驗證)。

  看完後極具震撼感,一時間理不出思緒而感到無所適從,可能是因為腦袋沒有使用到的地方忽然被洞悉了,很多未曾想過的觀點在字句間~如同齊步前進的大軍震撼開路,在我腦袋上原本平滑的領域踏出了一些從前沒有的皺褶,且書中內容並非捕風捉影或空穴來風的傳說,而是每段歷史事件或舉證科學實驗皆標示並註明參考資料出處,有著令人信服的十足份量,也因此激盪出的感受特別深,因為是真真實實發生在這個世界上某個角落的事。且看完這本書後,我決定不再輕易說死任何事情,例如我一開始堅定認為無論多久~機械都不可能取代人類,因為機械再怎麼樣也無法取得軀體才有的靈性,也就是生物的意識,所以那些機器人反攻人類的電影在我看來都只是科幻的商業產物,但書中所提到的「演算法」推論,結合頂尖學家持續發展且未知的科技生物,突然點出令人覺悟的可能,這一切的堅定瞬間化為塵埃,消失在沙漠裡,原來新聞報導會出現的那些學家對於人工智慧發展的警告,並非憑空捏造或誇大不實,而是對我這般無關緊要的民眾來說不必解釋太多,自然覺得不真實,對一般民眾來說很遙遠,畢竟控制權往往來自領銜世界各個領域的頂尖專家,在實驗室裡以登峰造極作為目標的那些研究。即便是億萬富翁也不可能完全知道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改變,何況是民眾一般的我們,根本像在看本科幻小說,但實際上這些潛在風險早已默默滲透在目前的日常生活中,正在改變我們的社會、生活型態與思維,作者在書中就提到許多目前的科技產物應用,是如何影響人類作息,甚至如何利用智能科技變得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以至於依賴成習慣,儼然成了運作「數據主義」的其中一個晶片(處理器),我們不再聆聽自己的聲音,而是交給數據來選擇,前提是所有人認為「經驗沒有人知道,就代表沒有意義」,因此雙手奉上生活的一切給了網路,也包含各種隱私,也就是現代人喜歡將生活移轉到網路的習慣(其中令我震撼的舉例是~Google藉此可偵測出世界某地正有流感發生),沒有人知道網路的另一端,是否正在打造某個偉大的工程,而且是一個沒有界限且無形的虛擬建築,鋪設紅毯舉杯慶祝迎接取代人類的新世紀到來,曾以引為傲的自由主義,在看不見的手之下,是否正逐漸走向分崩離析的路程,一切都要回歸到人們的選擇。我永遠也想不到,現代人正積極尋找自我的旅程,有天也可能面臨終結。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究竟自己對這個世界了解多少,真的認真思考過嗎?決定閱讀《真確FACTFULNESS》這本書,是因為自己對於這飛快前進的世代所浮出的各種爆炸透明化資訊抱有些存疑,即便努力不讓思緒受到某些浮誇不實字句,或影響人心甚大的偏頗言語牽著鼻子走,仍不時隨著竦動的新聞報導或來源不明的網路文章,而出現連自己都無法察覺的情緒,希望從這本書找到另一種看事情的方式,及如何化解第一直覺帶來的衝擊,如何在來自四面八方真真假假事物中,冷靜找到對的方向來選擇性接收。

  是否曾經感到目前所處的社會變得更糟更亂,總覺得每天都有難以置信的壞事發生,是否身邊的朋友或親戚總在抱怨「這個社會病了」,甚至連自己都曾經講過這句話,確實~或許以前的生活單純許多,但有沒有可能這些令人憂慮的社會事件其實從以前就一直在發生,只是現在被播送到我們眼前的事件已能透過各種方式讓我們看見,即便我們不想看也難以忽略,就如作者(漢斯 羅斯林)在書中提到,這些事情並不是天天在發生,而是發生的那一天被以吸睛的文字排列組合、斷章取義的字句描述、引人遐想的駭人畫面,或一則以紅色襯底的跑馬訊息不搜自來的送到我們面前,即便沒有發生任何事的一天,也能在電視或社群網站滑到一些好幾年前或某個國家的驚悚案件,甚至做成一個回顧特輯,深入探討這些事有多麼值得害怕,偏偏那些會令腦袋感到警覺的字眼特別容易被放大檢視,在人心中留下特別深的印象。但以整體來看,向過往倒推個50年,不得不承認我們目前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品質,無論食、衣、住、行、育、樂各個面向,甚至民主與言論自由,絕對都比以前改善非常非常多,只是人們有時認為進步是應該的,沒什麼好說嘴,也或許是~人們究竟比較喜歡看什麼,能就收視率輕易分出勝負,那些越是誇大或腥羶的標題得到的關注比較高,人們批判記者報導的內容太浮誇,開始紛紛留言回應,觸及更多人,轉貼分享給家人或朋友們一起批評,但有時想想,這不就是在告訴記者「我有興趣」,記者滿意點點頭心想~達到目的了呢,根本不必花錢買版面。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3-04-23-00-47-260_deco.jpg

  這本書在我看完蜜雪兒於2018年出版的《成為這樣的我 蜜雪兒.歐巴馬 BECOMING MICHELLE OBAMA》後決定列入書單,歐巴馬在蜜雪兒的書中出現的方式,就像一名如影隨的路人,不時出現,卻不至模糊焦點,反而像陣神祕的風,令人好奇一位來自肯亞黑人與美國白人混血的美國非裔,是如何寫下美國創始紀錄,成為傳奇,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黑人總統,成為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成為一個跨時代的分水嶺。不過會讀這些書,絕不是因為有任何立場,再說我也不是什麼政治評論者,而是純粹是想窺探這樣的一個人,究竟是怎麼長大的,他所經歷的一切與生長環境,和一般人有多麼不同,想知道他會如何描摹自己成長故事,以及那些一般人們從不曾也永遠無法體會的力量,是如何造就萌生。「歐巴馬」是他們家族的姓氏,在書裡無論是蜜雪兒或他家人,都叫他「巴拉克」,於是一開始閱讀有些不習慣,因為跟平常大家口中喊的那個名字不一樣,我在看本書過程才更深切了解書名所代表的意義。

  而這本書是在歐巴馬就讀哈佛大學時,於1990年當選《哈佛法學評論》首位黑人總編輯,創下歷史後所寫的,當時還不是總統,但在歷經八年的白宮生活後,若再度執筆自傳,絕對會更截然不同吧。與其說這本書是自傳,不如形容為小說會更貼切,他的敘事幽默卻不失真摯,平淡間帶著由心底發出的堅定,對生活韌忍卻心思細膩,尤其在赤裸裸的面對種族問題的時候,那些避不想談卻又無法逃離的命運與先天膚色,矛盾不已的內心所衍生出的複雜層面如暗潮般互相衝擊,甚至在那個時代,法律上直接用殘忍的方式劃分種族隔離,那些不忍直視的事件層出不窮,令人痛徹心扉。從這些不平等的對待中,所引發的各種絕望與悲慟,是極度深層的…大概是把心從最底部硬生生挖開再度重擊的感覺吧…而有部分的人化悲憤為力量讓自己不往墮落的方向跌去,但即便做得再好仍無法脫離歧視的眼光、言語羞辱,甚至爆力行為等,更讓人受傷的是白人對黑人下意識的防備和害怕,彷彿把對方當作隨時會攻擊人的野獸,連基本的尊嚴都沒有…。當時大部分的黑人呈現放棄狀態,對於整個世代的"改變"作壁上觀,不抱任何希望,只求溫飽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即便無法保證每天都能平安回到家。不過,那些憤怒絕不會是一出生就存在的,而是一個大時代與人類長時間偏狹的積累。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1-11-22-15-50-048_deco.jpg

  幾年前看過這部電影,忘了是在哪裡,以及什麼樣的心境下看的,只記得電影中的音樂很好聽,影片中呈現了真正的絢麗璀璨、紙醉金迷的派對,不時遊走在富麗堂皇的別墅中,闡述著當年美國人享盡揮霍的浮華掠影,沒過一下子場景又被拉到荒野中揚起的塵土上,瀰漫放逐郊外被人遺忘的惆悵,有著很強烈世態對比,這部電影很好看,每幕皆猶如藝術品般值得珍藏—在我心中是留下這樣的印象。原本覺得看過了電影就不必看小說,但自從看完了【刺蝟的優雅】小說後再看電影,就明白這樣的心態會錯過很多東西,電影可以將腦海所想的一切化為真實,但無法將所有細節及稍縱即逝的內心戲全部搬上螢幕,因此當時在電影中幾乎看不見小說曾經描繪的細微枝節。近幾年賣座的【解憂雜貨店】也給我相同的感覺,我還是比較喜歡小說帶給內心的震撼與後座力,可能也因為閱讀時可完全照自己的節奏來踏入發展中的故事,可以控制想停下來多沉浸幾分鐘的地方,可以決定某些章節或某句話刺進內心的深淺度,但是電影如果不是我當初看小說所想像的樣子,就會在共鳴上產生一些落差。

  同樣的,在看這本《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時,我內心所有的想像全來自李奧納多於2013年演出的那部電影,有一點模糊,所以看了一半又上網複習預告片。我永遠記得女主角黛西初登場的那一幕,像落入人間的美麗天使,彷彿白色的絲綢蕾絲就是她原本的肌膚,彷彿手上閃著光的戒指與耳上亮眼的銀飾是原本就在她身上的東西,有著圓潤且白皙透紅的精緻臉蛋,挺挺的鼻子與小小微翹的嫩唇,深邃眼眸中透著無辜兼具難以抗拒的致命吸引力,令人無法不定睛著迷,俏麗的金色短髮,還有著與生俱來的靈秀氣質,超脫世俗的清麗,像小時候玩的芭比娃娃,崇高完美,夢幻且不真實。小說裡的黛西,完全與電影中的黛西如出一轍,實在耐人尋味,很討人喜歡,想一看再看。不過對我來說,小說裡帶出的場景不及電影中的浩大,例如城市街景、建築、蓋茲比的家、壯烈的情感爆發及宴會的盛大,感覺起來比較平靜,卻有一種由心深處湧上的純真、如夢似幻與無比悲傷,看完之後在心裡留下更無以名狀的感歎,不需要壯烈肅穆的交響樂曲來釋放,反而需要「曼哈頓戀習曲」裡僅僅由吉他輕伴的【lost stars】這樣更貼近小生活的旋律來宣洩引起共鳴的那股低落與無奈。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1-11-13-36-44-249_deco.jpg

  這本書出版於2018年11月15日,來自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 MICHELLE OBAMA」,迅速登上書店各大排行榜,我也在瀏覽到這本書的當下,毫不猶豫入手。對於政治相關人物出自傳一事,無可避免令人聯想到其目的性,雖然是第一夫人,而不是總統本人,但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她幾乎可以另一種方式代表歐巴馬的形象,每一言一行,在書中所說的一字一句,都會成為大家對於他們夫妻倆的觀感,閱讀前不免擔心是否會陷入某些意味的內容中,但本書不但沒有壯烈的政策宣揚、嚴肅的政治教條、複雜的政壇論點,反倒充滿了溫馨與細膩好玩的生活大小事,趣味橫生又饒富勇氣與愛的意義,並且完全褪去了「第一夫人」這個既沒有固定事務內容,也不是一份正式工作的奇特稱號,我幾乎忘了蜜雪兒是第一夫人,反倒像在觀看一位住在芝加哥,出生於平凡黑人勞工階級的家庭,從小如何為自己爭取且很有想法的非裔美國女孩、在種族歧視下努力生存與力爭上游的不敗精神,像看見裂縫裡萌生了一根草,使勁般的姿態尋覓陽光照進來的方向,即便她以輕描淡寫的方式來描述那些令人痛徹心扉的貶低,與其說是化悲憤為力量,不如說是以智識扭轉逆境,創造屬於自己具有影響力的人生故事,並在入主白宮那不凡的泡泡旅程中,進而改變更多人的生命。

  對我及大部分人們的生活圈來說相當遙遠的美國前第一夫人(甚至像在看電影般不真實),透過字裡行間讓我輕易漫遊在她內心深處的靈魂裡,感受到她強調自己是個凡人,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她的那股希望,樸實卻帶有十足燃力。也在她隨著歐巴馬當選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而進入白宮後,體會了那些難以想像,且這輩子都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老實說,閱讀到歐巴馬第一次參與總統大選的開票那晚,即便已經知道結果,但我的心臟仍隨著電視轉播情況跟著緊張起來,美國人在那瞬間選擇願意改變,無以名狀的感動湧上心頭。所有的一切得來不易(我指的是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背後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他們提昌民主的重要性,讓人民享有平等與自由的權利,盡力化解種族界線,但反過來想想,她與歐巴馬以及兩個女兒,卻處於維安特勤人員如影隨形,分分秒秒完全受到掌控的生活中,甚至只是穿著居家服與拖鞋想打開陽台的一扇門,想站在戶外吸吸新鮮空氣,都必須事先淨空所有可能埋藏攻擊性的街道,勞師動眾的程度非一般人所想像,擁有至高的權利,就必須付出對等的代價。我也真心萬分欽佩蜜雪兒在擔任第一夫人與母親的角色中所取得的平衡,我喜歡她內心的拉力戰,就跟每個人一樣,也有著瑣碎或無聊的小煩惱,最終總能在她與自己的各種對話中獲得解答。蜜雪兒期間對於政權的拿捏恰如其分,以圓融又堅定的方式,致力於她關心的公共領域議題,並以有效率的管道尋得改善方針(兒童肥胖與飲食、運動、退伍軍人與軍眷就業等),甚至在公開場合的各種穿衣打扮上所衍生的兩難都不吝分享,讓人有種「原來大人物也跟我們一樣有著許多平凡小煩惱啊」。這本書以幽默、簡單、如日記般的OS,化解了不同國界的陌生,甚至拉近百姓與政圈的隔閡,就像剛剛說的,我幾乎忘了她是美國第一夫人。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11-27-21-44-20-575_deco.jpg

  很久沒有分享閱讀心得了,這本《侍酒之人:那些葡萄酒宅神教我的事Cork Dork》是近期讓我陷入著迷的書,但礙於平常忙碌,這本書花了一兩個月才慢慢翻完,其實很想空個一整天的時間,不間斷的看完全部,這本書除了封面設計很有質感直接深深吸引我外,裡頭的內容更讓人想一看再看,無論哪個章節都很精彩,一步步窺探我從未想過的葡萄酒世界,也拜譯者所賜,成就了一本完美的翻譯文學。我喜歡作者在文字上深入淺出的風格,描摹一件事情可以緩緩進入內心的另一個空間,延伸出與我既有的觀念迥然的想法後,使人陷入深思,點出令人醒悟的真相,但又不過於離題與偏頗,仍能對於剛才跌入谷底的內容保留一條還能向上爬的繩子,夢想沒有完全毀滅,在不知不覺中又慢慢回到剛剛的場景裡,引領著讀者的心,伸縮自如遊走在作者所處的情況與當下的思想內,而且這本書一直讓我腦海浮現大亨小傳這部電影,總覺得穿梭在華麗靡爛生活與現實的殘酷悲傷裡,一些前所未見的畫面,連帶著震撼感直搗平靜的內心。

  對我來說,對於葡萄酒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大學時期的理論課,頂多知道如何區分舊世界與新世界,以及一些葡萄酒產區的品種與名稱,也必須努力回想葡萄酒的區域等級區分,以及葡萄酒的風味會因為緯度、釀造年份的氣候、土壤濕度、氣溫等而產生不同等,但從來就對葡萄酒的風味"敘述"這件事產生疑問,若是單純的酸度、澀度、甜度、圓潤、順口就算了,但不懂的人就和我一樣,怎麼樣也喝不出哪裡有焦糖堅果味、野莓巧克力、熟成的栗子、礦石味?只知道在我看這些文字描述的時候,內心會不自覺出現這些食物的意象,甚至對這些食物產生想品嘗的慾望,因此大部分的人會受到形容詞的影響而選擇一支酒,但真正的葡萄酒大師又是如何判定酒的價值,如果兩杯同樣的酒在盲飲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同的評價,這又該如何解釋,如果是我會說葡萄酒就是千變萬化,畢竟紅酒的保藏方式以及剛開瓶就立刻倒來喝,跟醒酒超過30分鐘的味道一定不太一樣,甚至酒液接觸空氣的面積都有很大的關鍵,品酒時的杯子形狀與飲用時的技巧,似乎都能讓一支紅酒呈現令人想不到的層次與風貌,這本書讓我越看越想喝酒,甚至想立刻就衝到超市隨便挑一支酒過過乾癮,好吧我是真的去買酒了,但因為知識淺薄~挑了一支沒有很喜歡的酒,不甘示弱的心情下,我又上網訂了更多關於葡萄酒的書來打算來好好研究一番,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酒的價格與味道"大部分"是成正比的,就簡單拿牛肉來比較,一般冷藏櫃裡的火鍋肉片與現切的頂級和牛,兩者咀嚼起來的細緻度與嫩度很輕易能分辨,我相信某些便宜的酒也很好喝,但是不是死甜或是單寧特澀,舌頭應該也能分辨出來吧,而且酒香的厚度韻味,以及甜度的天然感,一定不一樣,雖然觀看這本書的過程有一點心碎,我仍有種逐漸陷入的feel。在這本書裡頭可以深深思考紅酒帶給世人的權貴,其來有自,很成功的打破對紅酒的迷思,卻又能繼續擁抱迷離的幻想,我相信葡萄酒之所以高雅,絕對不是因為玻璃高腳杯折射的透亮,而是它本身就有著能讓鼻腔與味蕾捉摸不清的神祕。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10-04-14-52-19-010_deco.jpg

  起初看到這本書名,我以為東野圭吾不再寫小說了,因此感到萬分驚訝失落,不過仔細翻閱簡介才發現原來是最後的「散文集」,自【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描繪自身的青春年歲所發生各種使人傻眼的蠢事,如今,其實也不能說如今,這本書是2012年就出版了,但我大約在三年前才開始接觸東野圭吾的小說,也是從「解憂雜貨店」起開始關注他,原本抱著遇見好書只是巧合的心態而沒有繼續追蹤其他作品,殊不知至少連續1-2年以上每每到誠品書店亂晃,這本「解憂雜貨店」始終位居前三,一股代表意志力的強烈光芒不停在排行榜的書架上強烈閃爍著,我才起了尋覓其他作品的念頭,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吧,不停的在架上看見同本書屹立不搖的站在那,看久了也會起了『買來看看』的想法,一不小心就會像我一頭栽進東野的推理世界裡,一口氣用六個小時看完的驚人魅力是「以前,我死去的家」展現的,但依據本書描繪這部作品以前的銷售量並不好,讓我搔首苦思許久,這麼好看有創意的故事,為何沒人買?為何沒獲得廣大迴響?大概是因為東野小說所處裡的深度社會議題在當時的年代,較難以讓大眾接受,就像「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般,當年大家只覺得議題太天馬行空,根本沒有實踐的可能,根本就是紙上談兵衍生的故事,殊不知像預言般的文字來在時間演進下來到了應證的現今,不得不大大佩服東野的視野前瞻性呀,不只如此,各種太過虐心且違背道德良心的故事,如今卻廣為眾人好奇,並成為了值得深省討論的案件。

  自從看了村上春樹的【身為職業小說家】後,也開啟我對小說家自傳散文集的好奇,無論如何都想知道東野圭吾會怎麼說自己的故事?雖然描寫自身的各種經歷,雖然像講話般稀鬆平常,雖然他們當時也是普羅大眾之一,但在文字裡卻感受到非比尋常的某種東西,在裡頭找到了「表面平淡卻具有強大力量的東西」,我也說不上來該如何形容呢?觀看完本書,我只覺得人生『沒有比東野圭吾還堅持的人,就沒有資格談放棄』,他是知名作家,不少作品被翻拍成電影,但人們卻咸少去了解一個人成名前的故事,因為成功後才會被別人在乎與發現,或許身旁的路人未來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但在這之前永遠都埋沒在人群裡。在這本「大概是最後的招呼」我看到最多的大概也是「入圍後落榜」的字句,重複好幾次連我都覺得可惜啊!但東野雖然期待得獎卻頻頻落獎,描繪的心情卻十分平淡,甚至當作自嘲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感受到「儘管是這樣也沒什麼」人生態度,最印象深刻則是東野辭掉工作來到東京打算專注於寫作的精神,決心不留後路給自己,才能盡心盡力去做,說進心坎裡!另外也對他十分縝密的寫作規劃感到佩服,無論第一份投稿是否獲得回應,都不可停滯的繼續完成下一部,以來得及趕上下一屆的投稿。時間不等人,與其將心思放在丟出去的作品上,不如盡快尋找下一個目標,以免期待落空後就再也沒有前進的動力了,這似乎是一連串不可中止的效應與契機呀!

文章標籤

禾乃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