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前看過這部電影,忘了是在哪裡,以及什麼樣的心境下看的,只記得電影中的音樂很好聽,影片中呈現了真正的絢麗璀璨、紙醉金迷的派對,不時遊走在富麗堂皇的別墅中,闡述著當年美國人享盡揮霍的浮華掠影,沒過一下子場景又被拉到荒野中揚起的塵土上,瀰漫放逐郊外被人遺忘的惆悵,有著很強烈世態對比,這部電影很好看,每幕皆猶如藝術品般值得珍藏—在我心中是留下這樣的印象。原本覺得看過了電影就不必看小說,但自從看完了【刺蝟的優雅】小說後再看電影,就明白這樣的心態會錯過很多東西,電影可以將腦海所想的一切化為真實,但無法將所有細節及稍縱即逝的內心戲全部搬上螢幕,因此當時在電影中幾乎看不見小說曾經描繪的細微枝節。近幾年賣座的【解憂雜貨店】也給我相同的感覺,我還是比較喜歡小說帶給內心的震撼與後座力,可能也因為閱讀時可完全照自己的節奏來踏入發展中的故事,可以控制想停下來多沉浸幾分鐘的地方,可以決定某些章節或某句話刺進內心的深淺度,但是電影如果不是我當初看小說所想像的樣子,就會在共鳴上產生一些落差。
同樣的,在看這本《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時,我內心所有的想像全來自李奧納多於2013年演出的那部電影,有一點模糊,所以看了一半又上網複習預告片。我永遠記得女主角黛西初登場的那一幕,像落入人間的美麗天使,彷彿白色的絲綢蕾絲就是她原本的肌膚,彷彿手上閃著光的戒指與耳上亮眼的銀飾是原本就在她身上的東西,有著圓潤且白皙透紅的精緻臉蛋,挺挺的鼻子與小小微翹的嫩唇,深邃眼眸中透著無辜兼具難以抗拒的致命吸引力,令人無法不定睛著迷,俏麗的金色短髮,還有著與生俱來的靈秀氣質,超脫世俗的清麗,像小時候玩的芭比娃娃,崇高完美,夢幻且不真實。小說裡的黛西,完全與電影中的黛西如出一轍,實在耐人尋味,很討人喜歡,想一看再看。不過對我來說,小說裡帶出的場景不及電影中的浩大,例如城市街景、建築、蓋茲比的家、壯烈的情感爆發及宴會的盛大,感覺起來比較平靜,卻有一種由心深處湧上的純真、如夢似幻與無比悲傷,看完之後在心裡留下更無以名狀的感歎,不需要壯烈肅穆的交響樂曲來釋放,反而需要「曼哈頓戀習曲」裡僅僅由吉他輕伴的【lost stars】這樣更貼近小生活的旋律來宣洩引起共鳴的那股低落與無奈。